8月29日,由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的东莞市增资扩产对接活动在会展酒店成功举行。市有关部门、各镇街(园区)经发局、投促中心负责人、国企代表、金融机构代表以及90多家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围绕推动企业增资扩产、优化服务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等展开深入对接。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肖必良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增资扩产工作,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当家”的部署要求,将增资扩产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东莞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至7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810亿元,同比增长19.3%,排名全省全列;截至目前,全市增资扩产项目新签约137宗,计划总投资357.6亿元;新开工153宗,计划总投资485.7亿元;新投产64宗,计划总投资224.9亿元。新增签约、开工、投产的项目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加,投资规模也同步实现稳步扩张。

接下来市工信局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增资扩产全流程服务管理机制,重点强化项目发现和生成、项目甄别机制,推动市镇联动,加快项目落地见效。各镇街(园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建立由镇领导挂帅的促落地机制,全面落实项目服务专员制度,尤其对重点项目一跟到底。肖必良呼吁广大企业要把握机遇,积极提出增资扩产需求,政府将以“店小二”精神提供全流程服务。同时,希望市属国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共同为企业增资扩产提供各类要素支持。

据了解,优化后的增资扩项目生成机制将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需求收集网络,全面掌握企业诉求。并将需求分为三类,把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等正在“长身体”、着急扩充产能的企业需求列为“红色需求”,市镇两级第一时间介入帮助,在企业成长最需要营养的时候给予空间、金融等资源支持,培育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扎根东莞发展。
优化后的增资扩产项目甄别机制从企业资质、规模、发展速度、项目计划、项目战略意义等维度对项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按A、B、C三类纳入增资扩产项目库,分类推进。同时,甄别结果还将作为项目效益审查等重要决策的核心依据,市工信局将支持A类项目优先匹配土地库资源、推荐配置自然资源要素、支持无偿使用自然资源要素。

目前,市工信局已在制造业领域试点建立全周期、全方位的企业服务专员机制,并作为增资扩产项目“管家”。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由市领导挂帅专班保障,在用地、审批、配套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将进一步推动“项目库、厂房库、土地库”三库融合,为企业增资扩产需求精准匹配空间资源。通过优质服务,实现增资及扩产项目“生成-甄别-落地-投产”全流程服务管理覆盖。此外,为进一步支持企业增资扩产,东莞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对对现代产业园内符合条件的项目,按新建扩建厂房和新购设备实际投入不超过5%给予奖励,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
活动期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详细介绍了东莞市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并系统推介了“莞空间”厂房库平台;市自然资源局集中展示了全市土地库建设进展与重点地块现状信息;市委金融办深入解读了最新出台的融资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加快发展;市政数局现场演示了“企莞家”平台的高效功能与“莞家代办”的便捷服务;东实集团重点推介了旗下优质国企厂房空间资源。还在会场集中展示了一批金融服务产品、优质园区厂房,并设立了“企莞家”体验区,现场指导企业提交增资扩产需求。通过上述多部门联动推介与展示,推动了企业项目与政策、空间、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快增资扩产项目落地,加速企业发展壮大。

本次增资扩产对接活动是东莞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通过搭建多方对接平台,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为经济稳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未来,东莞将继续以最大决心、最大勇气、最大力度支持企业在莞扎根发展,推动实现企业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为全省乃至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采写:南方+记者 叶永茵
图片:张铭芝
【作者】 叶永茵;张铭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