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新消费时代,浙商准备好了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6:1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姚恩育

在全球经济波涛汹涌之时,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图源:CFP

从数据来看,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今年以来,市场销售增长进一步加快,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731亿元,同比增长4.0%。

从政策来看,提振消费已经来到了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今年排在政府重点工作任务首位的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而前述《行动方案》正是对这一任务的落实与分解。

从企业与产业来看,提振消费的命题则变得更为深刻与关键:它已成为企业战略升级和产业重构的重要风口。

提振消费,关键在供需两端的“双轮驱动”:供给侧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足够多样与创新,决定了消费能否被激发;需求侧的信心与购买力是否恢复,则决定了消费能否持续释放。在这个“双轮重塑”的大背景下,企业与产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重估与重构,也迎来一次转型跃升的战略机遇。

创造价值,也要创造价值观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中国消费经历了从“性价比主导”到“品质消费”“体验消费”“情绪消费”的几轮跃迁。如今,新一轮消费趋势显山露水,也倒逼企业重新审视品牌定位、产品设计、服务流程乃至价值观体系。

虽说“提振消费”是在近几年不断升温,但论如何寻找与消费者拉近距离的方法,企业家们还要将视野扩展至更早的地方:以2020年为分界线,逐步迈入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追求既有价值又有价值观的产品和品牌体验。

华为和小米的崛起,是这个新时代消费者理念转变最好的注脚。

与苹果和特斯拉近身肉搏的两个品牌,曾经是“832定律”的重要证明。在21世纪进入第一个10年期之时,时任瑞芯微电子市场总监陈峰提出了“832定律”,用以说明当时的后来者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这一定律是指,当行业领导者如苹果公司推出新产品后,如果其他厂商推出的产品能达到该领导者产品性能的80%,而价格仅为其1/3,那么这些后续产品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领导者的2倍。现在回头看,“832定律”见证了中国企业从追随者到赶超者的路径。

而当时间指针来到2020年,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期时,中国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已然不同:相较于赶超者,他们试图成为领导者。这条路径显然更为隐秘,更为复杂,也更为艰险。

如何成为领导者?华为和小米的解法是:以高效的研发流程和卓越的创新能力,不断为企业叠加科技优势,等待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时期。

这是从企业端视角看到的变化,而从消费端看,我们不难发现,华为和小米的崛起,证明了品牌吸引力从功能认知走向文化共鸣的过程。这些新国货品牌在传达功能价值之外,更强调“国潮”“科技”“审美”等文化符号,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而在互联网产业兴起、数字技术繁荣的大背景下,以内容营销、打造IP(知识产权)集群、利用消费者社群等新型传播方式,企业得以令品牌构建成为一个长期运营工程,而非一次性“曝光”。

与此同时,“企业能做什么”这个命题,在这个时代变得更富有想象空间。如今的消费已经不是简单地买一个产品或者一项服务,企业的供给也往往不再是单一的产品或者服务。产品与服务之间的边界愈发模糊,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往往也就是服务。家居、家电、出行、教育等领域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场景融合”和“全链路服务”。

小米和蔚来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3月,首批小米SU7 Ultra交付时,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为首批车主担任“司机”,陪同试驾并送上定制礼物,被戏称为“情绪价值拉满”。而就在不久前的4月1日,蔚来汽车宣布达成第7000万次换电服务,以换电服务为标志,蔚来提出“无忧服务”理念,为首任车主提供质保、道路救援、车联网服务这三项终身免费权益。坊间甚至传闻,要是开蔚来汽车追尾了,维修人员不仅能帮你维修,还能派来三个硬汉,一个帮你吵架,一个帮你报保险,一个安抚你的情绪,堪称“车界海底捞”。

产品与服务“融为一体”的背后,是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变化:如今,企业不仅仅需要产品能卖得出去,更需要它们能“留下来”,要是能成为未来链接消费者的通路,成为更多产品的“入口”,那就更好了。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必须要“卷”售后、“卷”数据支撑能力、“卷”供应链体系。

此外,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不再局限于本行业,而是在与文化、旅游、科技、社交等跨界中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汽车品牌开设生活美学馆,转型为“出行生活方式品牌”;短视频平台不仅为产品引流,还反哺品牌策划本身。这些跨界背后,是企业组织边界、创新机制、商业模式的系统升级。

种种变迁,对于企业而言都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质消费力”

消费趋势的变迁,也给“提振消费”带来了新的定义与内涵。提振消费,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刺激买买买”,而是通过“供给优化”与“结构调整”,驱动新的消费力量崛起,推动产业效率提升、结构升级。“新质生产力”正在催生“新质消费力”。

AI(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各个产业的渗透,是上述变化的有力说明。3月28日,万事利001号机器员工“小万”佩戴着自主设计的《天堂硅谷》定制丝巾出现在杭州湖滨步行街上,引发了很多人围观。当天,万事利还全球首发了“AI花型交互智能体”,这项融合人工智能设计与交互智能体的创新成果,只要一个简单指令,就能迅速生成一条丝巾设计成品。

在万事利科创中心,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与新引进的人形机器人,未来,这些人形机器人将替代人工养蚕,帮助农户摘桑叶、喂蚕宝宝(图源:受访者供图)

让AI自主设计一条丝巾,依托的是万事利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实验室构建的“花型大模型”、集成AI图像算法等,从70多万的海量花型数据中读取美的规律,其算力高达10的27次方,这意味着能够为全球80亿人每人设计10万条不重样的丝巾。这种“超饱和式创意供给”,正在颠覆传统设计行业的工作逻辑。

同时,AI产品本身也成为新的消费品。

今年以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星纪魅族创始人李书福在多个场合频繁佩戴StarV Air2智能眼镜,成为这一AI眼镜的“代言人”。来自星纪魅族的这款眼镜不仅能够将发言稿实时投射于镜片之上,并且能够根据语速同步显示内容。它也成为吉利下一代人机交互产品的一大代表。

即使是传统消费品,也正在受到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健康、养老、文旅、教育、宠物、家庭服务等领域,伴随中产生活方式变迁、老龄化深化、Z世代崛起、服务型消费兴起等趋势,科技、智能、云服务等不断渗透其间,呈现强劲增长趋势。这也推动产业内企业不断向新质生产力靠近,以获得新的增长空间。

可以说,当前,我们谈论“提振消费”,已不是指一次性刺激,而是建立在消费模式、供给能力、金融政策、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之上的系统性工程。企业若想在这一周期中实现突围,不能寄希望于“短促快”,而应以长期主义视角夯实品牌、产品与用户关系。企业间的竞争,不只是产品之争,更是“对消费者理解的深度”之争。通过全渠道数据洞察消费行为,用算法优化选品与运营,打造“千人千面”的内容与价格策略,才是未来竞争力的基础。

提振消费,也不是简单地让人“多花钱”,而是要真正唤起社会各界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愿景。这不仅依赖于政策的托底,还需要企业与产业的主动重构与创新。

2025年,是从“恢复性消费”向“结构性转型”迈进的关键窗口。越是在转型期,越能分化企业与产业的跃升路径。那些理解人群变化、洞察场景革新、掌握技术工具、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才能在提振消费的大势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十年的新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