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韬
今年年初,大庆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接待室走进来一位面带愁容的中年男子。他的妻子在工地干活受伤,就医已经花光了积蓄还欠下外债,走投无路的他想要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中心依法受理后开通绿色通道,指派给办案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律师。考虑到当事人的具体困难,律师第一时间与受援人沟通交流、签署委托手续,并指导当事人收集、固定证据材料。一个月后,受援人拿到了第一批赔偿的30万元。
年初以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聚焦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启动法律援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安心行动”,通过“普法宣传提质效、法律援助加速度、质量监督筑根基、专业队伍强支撑、部门协同聚合力”五大创新举措,打出劳动者权益保障“组合拳”,切实将法治温暖送到万千奋斗者身边。今年一季度,成功受理劳动者维权案件245件,帮助316名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
“我就是看到了动画里内容,才成功维权,拿到了被拖欠半年的工资,这样的宣传很好,简单易学!”佳木斯务工人员王师傅深有感触。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以“安心行动”为契机,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普法体系。在线上,创新推出农民工讨薪维权系列动画、普法短视频等新媒体作品,以生动鲜活的案例普及法律援助知识。佳木斯市制作的公益宣传动画点击量突破2万次,帮助众多劳动者掌握维权知识。
在线下,全省各级法律援助中心深入招聘会、企业、工地、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答疑解惑。行动开展以来,累计举办普法宣传活动210场次,提供法律咨询38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7万份。绥化市在法治文化公园设立“劳动者权益保护”主题展区,通过典型案例展板实现普法宣传“抬头可见”。
在近期的一起维权案例中,5名四川籍农民工向省司法厅求助,追讨76万元被拖欠工资。省司法厅迅速响应,协调劳动监察部门,并指派绥化市庆安县司法局承办。仅用24小时,便促成双方和解,帮助农民工全额拿到工资。农民工代表感叹:“76万元工资一天到账,这效率真是太高了!”行动开展以来,已累计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580余万元。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为劳动者维权开辟“特快专列”。139个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开通“绿色通道”,对追讨欠薪、社保待遇等案件实行“三优先”原则,确保劳动者快速获得法律援助。黑龙江法网设置法律问题快速检索栏和智能问答机器人,实现简单法律问题即时解答。
省司法厅制定《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办法》,对案件受理、办理、结案等全流程实行量化考核。通过“指派查资质、过程查进度、结案问效果”的管理模式,确保案件办理质量,特别是针对劳动者维权案件,从证据收集到法律适用均进行精细化审查。建立劳动者法律援助案件100%回访机制,通过电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收集受援人对案件办理过程、服务态度、维权效果的反馈意见,推动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持续优化。
绥化市建立专门的劳动者法律援助专家库,选拔24名擅长劳动争议处理的律师入库,涵盖劳动争议调解、工伤赔偿等专业领域。通过“一案一专家”的精准对接模式,为农民工、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群体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黑龙江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遴选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建法律援助业务专家库。全省各地积极构建“司法行政+N”多元协作机制,整合法院、人社、工会等多方资源,为劳动者维权提供坚实保障。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51工会职工维权热线实现联动对接。牡丹江市积极加强与法院、工会、人社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咨询、代理、调解、仲裁、诉讼“五位一体”的维权服务体系。佳木斯市、大兴安岭地区与劳动仲裁、法院、工会等部门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共享信息资源,共同解决劳动纠纷难题。双鸭山市在人社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一站式维权服务。大庆市将法律援助信息纳入建设项目农民工维权告示牌,实现维权信息工地全覆盖。
法治阳光温暖奋斗之路,黑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将持续深化“安心行动”,以法治之力护航民生,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公平正义的环境中安心奋斗、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