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安齿”)与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合作开发的一款颅颌面修复材料有望取得医疗器械证书,造福更多患者。
从创办企业开始,中科安齿董事长陈贤帅一直聚焦口腔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研发与生产。在他的领衔攻关下,中科安齿成为唯一入选全球牙科种植体竞争力前十的中国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占国内牙科种植体领域的40%。

为患者定制“3D打印牙齿”
在种植牙领域做中华民族的自主品牌,让更多人用上国产种植牙,是陈贤帅一直以来的梦想。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种植牙是一个千亿元级别的蓝海,但市场上却长期没有自主品牌。
十多年前,仍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精密制造博士的陈贤帅了解到,牙科种植体——一种需要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恰恰是精密制造技术能大展拳脚的领域。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种植牙的关键技术不应只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陈贤帅决定将研发方向从工业制造改为牙科种植体研究。
2012年,陈贤帅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并于2015年创办中科安齿,带着10多位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中高级工程师一同攻坚。
“首要的技术瓶颈是材料表面处理。过去,只有瑞士和以色列两家机构掌握这项核心技术。”陈贤帅解释,牙科种植体需要“嵌进”骨头,想让手术后的骨头长得又快又牢,必须突破亲水性表面处理技术。
从研发设备到调试溶液、优化工艺,全都由国内团队一手操办。2016年5月,研发获得突破性进展,中科安齿成为全球第三家掌握亲水性表面处理技术的机构。如今,国内牙科种植体发明量前十名中,中科安齿的技术人员就占了三位,其中陈贤帅的发明量居全国第一。
一项项关键技术的成功突破,让中科安齿开发出了通用型牙科种植体,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产品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60%。
成功研发通用型牙科种植体后,中科安齿又在全球首创了个性化3D打印种植牙技术,为患者“定制牙齿”。利用这种技术,患者拔完牙后,医生可通过CT扫描出牙槽的形貌,将参数导入数据库,再设计出形状、大小合适的牙科种植体。
陈贤帅说:“过去,种植体没有办法实现个性化,种植每一颗牙都需要在患者的牙槽骨上打洞。我们的3D打印种植体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骨头,既减少患者痛苦,还能将手术周期从9个月缩短至5个月内。”
借力港澳实现全球首创
广东是医疗器械产业发达地区,产业规模与产品出口位居全国首位。随着国内技术不断更迭,越来越多“广东造”达到了与国外同类型产品相近的水平,其中就有中科安齿这样的“隐形冠军”。
2023年,中科安齿成为广东唯一一家入选国家牙种植体集采(甲类中标)的本土企业。2024年,中科安齿的通用型牙科种植体销售量增长超过600%,全年卖出37.2万颗种植体,在本来由国外品牌占据98%的市场中撕出一道口子。
目前,中科安齿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口腔检测相结合,既能辅助医生进行种植体植入,还能通过智能牙刷、智能唾液试剂盒等消费级产品,为个人用户提供口腔健康检测服务。
这些全球首创的技术、产品在广东萌芽,借助区位优势与港澳地区同频共振。
“3D打印植入式医疗器械技术将被列为香港口腔癌首选修复方式。”陈贤帅介绍,中科安齿的3D打印产品,正延伸到颅颌面修复等多个医疗领域,在美容整形、癌症修复、创伤救治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广东毗邻港澳,而且有丰厚的制造业家底,在此科技创业有着天时、地利、人和。”
中科安齿开发的用于口腔颅颌面修复的内固定钛板及相关技术,与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合作,近年来已在香港开展临床试验500多例,挽救多名危重患者的生命,成功验证了产品的可靠性。这款材料计划于今年取得相关证书,有望进入内地市场。
“中科安齿有深厚的技术储备,企业取得了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并收购了二类生产厂商,同时覆盖了一类的产品,形成了口腔类医疗器械的‘闭环’。未来,口腔医生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就能提供什么产品。”陈贤帅说,中科安齿将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更好地与全球同业进行技术交流,在世界口腔类医疗器械生产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编者按】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也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广东民企 科创先锋”系列报道,挖掘民营企业家中的高新科技先锋人物,讲好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敬请垂注。
统筹:吴少敏
采写:钟哲
海报设计:刘子葵
【作者】 钟哲;刘子葵;吴少敏
广东科技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