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库尔勒供电段:玩转无人机,释放生产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7:42:00    

在千里铁道线上,供电设备的稳定运行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长期以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库尔勒供电段面临着人工巡检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漏巡风险高、数据追溯难等痛点,传统人工巡检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铁路供电安全需求。

2025年3月11日,库尔勒供电段检测工队飞手正在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检作业。李胜利 摄

2024年7月份,一支以“科技赋能、智慧巡检”为使命的检测工队应运而生,10名技术骨干勇挑重担,负责段管内接触网6C、无人机巡检、变配电带电检测工作,积极探索无人机巡检、变配电带电检测创新应用、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技术攻关,持续拓展无人机巡检技术和4C智能分析技术,助力铁路供电智能化转型。

2025年4月16日,库尔勒供电段检测工队正在对无人机巡检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李胜利 摄

自成立以来,检测工队瞄准“无人机”运用这一突破口,积极研究无人机在铁路电力系统的高精度、智能化应用,结合红外热成像与激光雷达技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地势,使用手机APP、无人机、RTK三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设定精准的相机俯仰角、变焦,进行杆塔红外、局部、全景数据的采集,实现电力线路的智能化巡检,补全电力系统智能化巡检空缺。

“过去人工巡检1公里线路需要2小时,现在无人机10分钟就能完成,效率提升10倍,安全风险降低3倍。”副工长高嘉辰展示着实时回传的巡检画面,杆塔连接处的细微裂纹在红外成像中清晰可见。

2025年4月16日,库尔勒供电段检测分析工队正在交流学习检测典型缺陷。李胜利 摄

截至目前,检测工队6名专业飞手已操控无人机完成南疆线、格库线等重点区段巡检,累计采集数据覆盖4820公里线路,让“人巡”盲区变为“机巡”明区,为电力设备装上了“智慧眼睛”。经近十个月的飞行,共航拍图片2.7万张,发现隐患缺陷693项。

如果说无人机巡检是“千里眼”,那么4C智能识别系统就是“最强大脑”。库尔勒供电段与厂家联合攻关,针对缺陷定位模糊、分类粗放等问题,持续优化定位模型与分类算法,将缺陷识别算法从最初的几十项拓展至280余项,彻底扭转了人工分析周期长、效率低的局面,极大的提升了劳动生产效能。

“我们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精确诊断。”工长王海鹏点开智能分析平台介绍道,这套“检测数据即传即分析、缺陷自动推送”的4C智能分析系统,正成为供电设备的“数字医生”。

从“人工巡检”到“机巡智判”,变革的不仅是巡检方式,更是运维理念的全面升级。库尔勒供电段以检测车间为依托,搭建供电质量信息中心,将无人机影像、4C分析数据、带电检测等信息深度融合,形成可追溯、可视化的数字档案,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精准支撑。

(来源:中国网 作者:袁铁军 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