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珠江潮涌,岭南风劲。
当全球产业变革的巨浪拍打时代堤岸,广州正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纬,编织一场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的宏大叙事。
创新突围,自动驾驶、飞行汽车、商业航天,“广州智造”的背后是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加速度;
数智赋能,机械臂与算法共舞、物联网与AI协同,“两业融合”“两化转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聚链成势,从人工智能集群到生物医药龙头,再到现代服务业高地,广州正以链式思维重塑产业发展大格局。
从产业地图的重新绘制到发展范式的深刻变革,这场关乎城市能级跃升的智造突围,正在产业发展一线猛烈地进行着。
跟随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的脚步,南方日报、南方+推出“12218·广州行”系列报道,请看第七篇,“金融浪潮”如何激荡湾区智造。
作为广东省内唯一一家万亿级农商行,广州农商银行的信贷员奔赴在岭南山野之间,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来到广州国际金融城,新落成的广州金控集团招商平台现代而雅致,“金珠琶”繁荣盛景尽收眼底。
在广发证券总部顶层展厅的落地窗前,300多根灯柱构成一片“能量森林”,象征着广发证券服务过的实体经济客户,熠熠生辉。
“服务含金量”如何成就“发展高质量”?把服务业写进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层”的广州,给出了答案。

2024年,广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049亿元、增长3.9%,占GDP比重9.8%,正式超越房地产业成为全市第三大支柱产业。
跟随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媒体调研行,记者深入广州农商银行、广州金控集团、广发证券等金融主力军的核心战场,见证广州“氪金玩家”如何托举“智造名城”跃升。

解渴,活水奔涌
从乡间农场、实验现场到资本市场,广州资本既能“撬动”万亿级产业集群崛起,也能“滴灌”乡村振兴沃土。
广发证券,优质企业的“上市护航者”。
自成立以来,广发证券以30家企业IPO的“成绩单”,印证了资本市场对广州企业的“金融加速度”。同时,广发证券还为52家注册在广州的央国企提供债券融资服务,发行规模合计超5461亿元;近10年为广州企业提供并购重组顾问服务,累计交易金额超600亿元。

广发证券展厅内部
广州金控集团,千亿资本的“超级航母”。
近年来,广州金控集团组建起科创母基金(总规模50亿元)、国企创新基金(总规模25亿元)、广州天使母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等涵盖支撑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科创基金群,全面支持培育发展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广州金控集团累计投资项目1154个,投资金额586亿元,培育出79家上市公司和75家独角兽企业。
广州农商银行,小微金融的“滴灌系统”。

从中大布匹市场、一德路海味街到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广州农商银行2024年向批发零售市场小微企业放款199亿元,“金米制造业贷”“建筑业小微贷”产品全年累计投放98亿元。银行采取了包括深化产品创新、提升普惠小微客户适配性、加快普惠数字化转型等措施,截至目前,走访企业8420家,授信企业2861户,累计放款金额108亿元。
在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活水”加快流进产业“良田”。
截至2024年末,广州共有上市公司237家,总市值约3万亿元,累计募资超7000亿元;保险资金投资广州累计余额超1万亿元。全市绿色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均居全省第一位,贷款增速近年来居一线城市前列。
新变,改革破局
不久前,由广州金控集团和农银资本合作设立AIC股权投资基金——“广金千帆AIC试点基金”完成首笔投放,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广州德恒智能装备进行千万级注资,持续赋能高端装备制造升级。
AIC,即“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是五大国有行全资设立的、专门从事市场化债权转股权及配套支持业务机构,成立初期主要是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杠杆率较高的问题。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AIC也逐渐成为一级股权投资市场的重要出资人。
广州自去年9月纳入全国试点范围后,持续推动五大AIC与五大行在穗分支机构、省市区属投资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意向签约金额超400亿元;目前已落地7只AIC基金。
“用好AIC股权投资基金,更好地引导资金向重点产业赛道集聚。”广州金控集团总经理助理兼广州金控基金董事长、总经理黄成表示,集团将通过设立更多AIC基金,聚焦重点产业中的重点项目,为重点产业细分赛道加速成长注入强劲动能。
向上突破产业发展“天花板”,向下深扎乡村振兴“厚土壤”。
在广州市增城区白水寨附近,碧色湖泊清澈见底,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曾是一处废弃矿坑。

2015年起,增城引入森海集团等社会资本力量,对废弃矿坑进行生态系统修复,广州农商银行从项目设想阶段就抛出“橄榄枝”,成为首家介入授信的银行,解开“百千万工程”的致富密码。
针对从化、花都“美丽经济”,广州农商银行研发“花卉贷”“盆景贷”特色信贷产品,已为花都瑞岭村、竹洞村、从化区西和村等花卉产区花农花企发放贷款超7000万元。截至2024年末,该行涉农贷款超400亿元,累计对接各级“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120个,授信金额236亿元,支持打造了从化“天人山水”、南沙渔业产业园等一批典型案例。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一切改革与重塑,最终都是为了以多元触角,打通产融共生的“任督二脉”。
筑基,多维赋能
近日,广州金融圈动作频频:“并购重组十条”发布,力争到2027年推进不少于60单标杆案例;超20家上市公司发布增持计划,释放市场信心;南沙特色金融港新政落地,最高1800万元落户奖励吸引机构抢滩……
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是广州以系统性改革思维,通过“真金白银”加码扶持金融业——
法人金融机构落户奖励5000万元、商业银行专营机构落户奖励提高至1000万元、上市公司最高奖励500万元、风投创投机构最高奖励2000万元等,根据《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一系列财政支持涌入重点工作领域,引导金融资源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倾斜。
此外,“投顾十条”“上市十条”“特资十条”“不动产资管十条”“数字金融二十条”“绿色金融十条”等“N”条配套利好政策,形成覆盖科技金融、跨境金融、普惠金融的全域支持网络,围绕《若干措施》这“1”个核心文件,共同构成广州特色“1+N”政策体系。
硬核条款释放强劲吸引力,政策红利加速转化发展势能。
国家级平台重塑金融能级。全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发展,实现国家级金融交易平台历史性突破,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累计成交额破18万亿元,为锂电产业链套上“风险防护甲”;

七大新政打造特色金融港。南沙金融扶持新政出台,包含产业集聚、发展运营、办公用房、特色业务、产业链发展、特色金融创新奖励、金融人才奖励七个方面,为南沙金融“黄金发展期”加速;
构建湾区跨境资本流动枢纽。加快筹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研究推动银行试点代理跨境保险售后服务,深入实施跨境理财通、自贸区制度型开放、跨境股权投资等试点,助力跨境资本双向流动……
当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实绩,这座千年商都在全球金融版图上的坐标愈发清晰——这里不仅是资本的聚集地,她正以“改革闯将”之姿,书写产融共生的湾区新范式。
策划:龚晶 陈思勤
统筹:李鹏程
采写:南方+记者 黄楚旋
设计:钟冠婷
【作者】 黄楚旋;钟冠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