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大河奔流——我与黄河文化地标”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推出首期电子月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5:30: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娟 实习生 赵博文 吕樱格

4月2日,由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数字文化集团联合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的“大河奔流——我与黄河文化地标”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推出首期电子月刊,同步展现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数字化创新成果。

点击链接查看:

“大河奔流——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首期电子月刊

2月27日起,“大河奔流——我与黄河文化地标”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依托数字技术手段,沿黄河流域文化遗产分布脉络,面向公众征集反映黄河文化地标的文字、图片、影像及视频作品。旨在以数字化手段推动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鼓励公众以个人视角讲述大河故事,展现黄河文化的多维图景,亲身参与到黄河文化内容的共创与传播中。

4月1日,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正式成立。

4月2日,“大河奔流——我与黄河文化地标”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推出首期电子月刊。

电子月刊聚焦黄河流域文化地标,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媒体形式,收集公众心中的黄河记忆,突破传统叙事框架,以"文化地标"为经纬线,织就跨越时空的文明图谱。月刊共收录作品38件,分为“历史遗迹·大浪冲蚀”“人间纪实·生命辙印”“诗文情怀·大河赞歌”三大板块,系统性呈现沿黄历史遗迹、自然风貌及人文故事。

在这38件作品中,既有文字记录下的壶口瀑布"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阔,也展示了故道牡丹的明丽动人;既有学者考证的黄河文化遗址,也有游子书写滩区老屋炊烟的诗行。在"历史遗迹·大浪冲蚀"板块中,用影像定格黄河的生态画卷,解读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密码;"人间纪实·生命辙印"单元则聚焦人文肌理,通过黄河地名文化、黄河号子传唱谱系等鲜活素材,展现母亲河滋养的生命律动;而"诗文情怀·大河赞歌"板块更像流动的文学沙龙,让《将进酒》的豪情与《黄河大合唱》的悲壮在数字空间碰撞新生。

山河萧萧金波绵渺,鼓枻万里浩荡东倾。豪迈奔放的黄河之水驰骋不息,哺育万千华夏儿女,富集无数文化瑰宝。而沿河文化地标则是黄河文化的具象表征,凝结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每一处地标,都是一段历史缩影,承载着一种文化镌刻。

自活动启动以来,公众投稿热情高涨。有人用镜头精准捕捉河畔古渡的斑驳砖石,以细腻的光影复刻时光印记;有人以长文钩沉滩涂老宅的家族往事,用严谨的族谱考据再现百年风雨;更多创作者带着专业设备踏遍黄河大堤,用影像拼接出母亲河的四季容颜……既有对治黄工程的深度解构,也有跨越代际的生命叙事。这些饱含感情的创作,正通过结集成册的形式展现出来,为黄河文脉的传承构筑坚实的基石。

据了解,电子月刊将依托数字技术整合黄河文化资源,为公众提供可读、可看、可互动的文化体验。同时,“大河奔流——我与黄河文化地标”主题征集活动将持续接收公众创作的文字、影像作品至年底结束。

百万年前,黄河自雪山之巅汩汩流出,携起一瞬千里的磅礴之气,滋养幅员辽阔的水土疆域,传承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结。黄河流域的文脉传承,承载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也激活了无数文化艺术作品。方寸屏幕间,跃动的丹青妙笔正勾勒大河神韵;数字长河上,流动的文明卷轴将永续亘古涛声。诚邀读者、用户同执笔墨,以数字时代之眼谛听母亲河的心跳,让黄河文脉在云端奔涌新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