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关于向日葵的唯美句子和诗句(十首葵花诗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0 08:04:12    


“葵花”,又称“向日葵”,它的花盘如同一个笑脸,每天都会面对着太阳,乐观的看待世界,即使是刮风下雨,也会努力的寻找太阳。这个特点鲜明,在百花中独一无二,所以,也给了诗人们莫大的灵感。上千年以来,诗人们写“葵花”,莫不是写它向日的特点,而且各辟蹊径,让人读来一点都没有重复的感觉。

1. 更无柳絮随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

若论名气,这首宋代文学家司马光的《居洛初夏作》,是古往今来“葵花”诗词中名气最大的一首,也是政治性最强的一首,说它政治性强,在于它整首诗里都充满了政治隐喻,一句都不落: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随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更无柳絮随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雨乍晴”,这明上是写大自然的天气,实际上是指朝廷的政治气氛,“雨”,当然是指朝廷里不好的政治气氛,“晴”,当然是指对于司马光来说,相对较好的政治气氛。“转分明”,当然也是明指大自然的天变亮了,实则指朝廷中的政治气氛对于司马光来说,变得光明了。

“更无柳絮随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柳絮”,在诗人看来,不就是那种随风飘荡,没有自己的主见的小人嘛。而“葵花”,当然是指自己,永远向着皇帝忠诚。在司马光看来,现在的朝廷好多了,没有了那些见风使舵,像“柳絮”一样溜须拍马的小儿;只剩下我等,像“葵花”一样,对皇帝忠诚的人物了。

一句,“更无柳絮随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通过对比,把“葵花”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只可惜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司马光这种“葵花”只会向皇帝这种“日”倾倒,而不是向江山,向人民倾倒,导致司马光治下的大宋也是越来越差。

2. 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刘敞

同样是宋代的诗人,刘敞的这首《葵花》,则把“葵花”的向日特性,引申到人的气节上。在同样一片肃杀的环境下,同样是志士仁人,他们如何挺过这严酷的环境,表现是不一样的:

白露清风催八月,紫兰红叶共凄凉。

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

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

“白露清风催八月,紫兰红叶共凄凉”,时间已经到了八月,那是“白露为霜”的时节,又是“西风凋碧树”的时节,“兰”,向来被称为隐士,又是君子。而“红叶”也象征着热情,但它们呢?在一起共话凄凉。

“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正在盛开着的黄色的“葵花”那里冷冷清清,没有什么人观赏它们,但它们无所谓,独自倾下心来,一心向着太阳,向着它心中的理想。

一句,“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秋天人们欣赏兰花、红叶居多,“葵花”相对而言,无人观赏,表达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愤慨,同时,也更加坚定的表达了自己一心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的决心。

3. 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戴叔伦

唐代诗人戴叔伦,则又从另一个角度讨论了“葵花”向日的问题。他在《叹葵花》中探讨了人生苦短的问题,就算你意志坚定,像“葵花”向日一样坚定,但一旦时间过去,一切也都是无法挽回的:

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

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

自不同凡卉,看时几日回。

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

“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这是一个“互文见意”的手法,意思是,今日见花开花落,明日也是见花开花落,花开花落都很短暂。同样是唐代的诗人,女诗人杜秋娘也写过,“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都是说人生短暂。

“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诗人进一步说明,虽然“葵花”花开时向日,意志坚定,但花落了,也只能委身苍苔了,没有别的办法。俗话说,“出名要趁早”,努力也要趁早,时间过了,你意志再坚定也无用了。

“自不同凡卉,看时几日回”,纵然是“葵花”这样不同于其他平凡花卉的鲜花,也看不了几日就得回去了。

也是啊!纵然是唐朝那么伟大的朝代,像盛唐那样,至今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时代,也仅仅只有一百多年,诗人是在感慨“葵花”的花开花落,但何尚不是在感慨盛唐的花开花落,一样无可挽回,只能一声叹息!

4.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蘙之,梅尧臣

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这首《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其六·葵花》,写的也是“葵花”的气节,但不是写个人修养的气节,而是写个人的民族气节,则更高了一个层次。我们来看这首诗: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蘙之。

真似节旄思属国,向来零落谁能持。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蘙之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蘙之”,“葵花”的心啊,只要活着,它就不会背对着太阳,纵然是众多的杂草树立,也不能阻挡它。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写到,“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都是一种民族气节,超越了君臣气节。

“真似节旄思属国,向来零落谁能持”,这“向日葵”,看起来真的很像一根“节旄”,在思念着它的国家,只是它会零落掉,又有谁能扶持它呢?

一句,“真似节旄思属国,向来零落谁能持”,让我们想起持节在北海牧羊近二十年的苏武,这种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承。

这首诗表现出来的气节,比诗人刘敞的“独自倾心向太阳”的个人气节要高,更是比司马光的“惟有葵花向日倾”的君臣气节要高。

5. 李陵卫律阴山死,不似葵花识太阳,刘克庄

相对而言,梅尧臣是北宋人,对民族气节的理解就没有南宋人刘克庄理解得那么痛彻心扉。诗人从北宋末年到南宋,经历了太多的被俘、背叛、投降和背弃民族气节。这首《葵花二首·其一》,就是诗人对这些人的鞭挞:

植物虽微性有常,人心翻覆至难量。

李陵卫律阴山死,不似葵花识太阳。

李陵卫律阴山死,不似葵花识太阳

“植物虽微性有常,人心翻覆至难量”,纵然是像“葵花”这样的植物,相对于人来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它们的性情是固定的,反而是人心,反复无常,很难测量。

“李陵卫律阴山死,不似葵花识太阳”,李陵、卫律都投降了匈奴,他们又都去劝降过苏武,为苏武所拒。像李陵、卫律之流,他们致死也不能像“葵花”那样,一心向着太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整首诗,感觉诗人是在对秦桧之流不识民族大义,置民族于危亡之中的汉奸行为的大力批判,而对苏武这种重视民族气节的民族英雄的呼唤!

6. 行台夏日看时物,最爱葵花向太阳,薛瑄

大文豪范仲淹曾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明代诗人薛瑄则是与范仲淹的这种思想一脉相承,诗人处在江湖之远,仍不忘心系其君,写疏奏上。他在《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其十五》中写到:

耿耿江湖意不忘,频年草疏奏明光。

行台夏日看时物,最爱葵花向太阳。

行台夏日看时物,最爱葵花向太阳

“耿耿江湖意不忘,频年草疏奏明光”,“耿耿”,意思是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诚信守节的样子。诗人处在江湖之远,但心中有所挂念,仍然不能忘记心中的深意,所以,他年年会写疏上奏皇帝,为君分忧。

“行台夏日看时物,最爱葵花向太阳”,“行台”,台省在外者称行台。每到夏天,我在行台看风景时,最喜欢看向着太阳开放的葵花了。

一句,“行台夏日看时物,最爱葵花向太阳”,因为“葵花”象征了他那颗“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

7. 道妆莫说无妖艳,自有倾阳一点心,朱诚泳

相对而言,明代诗人朱诚泳的这首《黄葵花》,是比较纯粹的一首描写“葵花”,诗人观察仔细、用心,写尽了“葵花”的特点,可以说是纯粹写“葵花”诗词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值得一读:

秀毓中央正色深,花开朵朵尽黄金。

道妆莫说无妖艳,自有倾阳一点心。

道妆莫说无妖艳,自有倾阳一点心

“秀毓中央正色深,花开朵朵尽黄金”,“毓”,动词,生育、养育。“葵花”非常秀丽,孕育到中央,颜色更加深,到了“葵花”花开时节,那是朵朵都呈现黄金的颜色。

“道妆莫说无妖艳,自有倾阳一点心”,“葵花”颜色黄色,虽然隆重但不妖艳,虽然不妖艳,但是他意志坚定,用自己的一点点心,一直向着太阳方向倾斜。

一句,“道妆莫说无妖艳,自有倾阳一点心”,指出了“葵花”受人喜欢的原因,朴素而不妖艳,意志坚定向着太阳。

8. 卧病违朝谒,依然向日心,王立道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咏园中杂花十三首·其一·葵》,又跟同为明代诗人薛瑄的《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其十五》稍稍不同,薛诗是因为人处江湖而忧君,而这首诗则是因为诗人因病未朝而表达心志:

卧病违朝谒,依然向日心。

不见清溪上,葵花一院深。

不见清溪上,葵花一院深

“卧病违朝谒,依然向日心”,我虽然是卧病在床,不能上朝侍奉皇帝,但我的心依然向着朝廷,向着皇帝,就像“向日葵”一样。

“不见清溪上,葵花一院深”,就像我在清溪这里,看到了盛开的葵花,已经有一院子深了,它们都心向着太阳,一如我心向着皇帝和朝廷一样。

这两首诗,都是借物言志诗。无论是从诗体结构上,还是从表达的含义上,都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两人的境况不一样。

9. 葵花无数开如锦,解是倾阳共此心,薛瑄

这首明代政治家、诗人薛瑄的《邹平分司杂咏二首·其二》,也是写“葵花”向日,但表达的情感则又为之一变,从无数歌咏“葵花”向日中写出新意来:

树绕行廊散碧阴,莺啼小圃送清音。

葵花无数开如锦,解是倾阳共此心。

葵花无数开如锦,解是倾阳共此心

“树绕行廊散碧阴,莺啼小圃送清音”,前一句当然是说,前人或朋友的帮助在庇护我前行,而后一句,则盛赞自己有知音,“清音”,是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赞赏。

“葵花无数开如锦,解是倾阳共此心”,“葵花无数”,当然自己是一枝“葵花”,朋友和同仁也是无数的“葵花”,这样,大家一起开放,才能“如锦”;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都有同样的一颗心,那就是一颗向着太阳的心。大家一心为朝廷,一心为国家,一心为民族,诗人感到特别畅快!

一句,“葵花无数开如锦,解是倾阳共此心”,借“葵花丛”的盛大,而且都是一心向阳的特点,表达出诗人“德不孤,必有邻”的欣喜之情!

10. 若教著意才倾日,花若能言应笑侬,曹于汴

明代诗人曹于汴正直敢言,不容于魏忠贤之流。这首《葵花》,是他的政治言志诗,虽然也是写“葵花”向日,但写作方向又有所不同,可以说是为之一变,充满了新意:

自白自黄还自红,赏不加喜折不恫。

若教著意才倾日,花若能言应笑侬。

若教著意才倾日,花若能言应笑侬

“自白自黄还自红,赏不加喜折不恫”,“葵花”自然生长于世界,有白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红色的,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不是某个人施加影响而成的;你给它奖赏,它也不欣喜若狂,你去折断它,它也不害怕。

“若教著意才倾日,花若能言应笑侬”,如果你认为需要着意教它,它才会倾向太阳,那你就太小看它了,如果它能说话,它一定会笑话我们。

一句,“若教著意才倾日,花若能言应笑侬”,这是诗人对魏忠贤的政治宣言,我反对你,心向朝廷,并不是因为后天什么原因,不是因为我对你有什么成见,而是先天就是这样的。我生下来就是忠于朝廷,而和你这样的奸邪之徒做斗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