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奇(华南理工大学)
一个月前,浙江丽水独臂女孩发起的在盲道上绘画,为盲人铺就“彩虹之路”的行动引发全网关注。近日,有网友发文“抵制盲道上画画”。该网友称,在盲道上画了画会让盲人触感降低,并且打滑,她的盲人好友因此摔了好几次跤。该网友还列举了盲道上不能画画的原因,包括功能性破坏,颜色标准冲突以及潜在安全隐患。(4月16日 《潇湘晨报》 )
浙江丽水的“彩虹盲道”行动最初由一位独臂女孩发起,其初衷是通过艺术美化盲道,传递温暖与希望,这一创意曾一度引发全网点赞。然而,随着“抵制盲道上画画”声音的出现,这一原本充满善意的行动却陷入了争议的漩涡。这一事件让我们深刻反思:创意固然美好,但必须明确边界,尤其是当创意涉及公共设施和特殊群体权益时,更需谨慎权衡。
独臂女孩以艺术美化盲道的初衷无疑值得肯定,她试图以创意为城市增添色彩,为公共空间注入温暖。然而,网友的抵制声音同样出于对盲人安全的关切。矛盾的根源在于,创意行为缺乏与盲人群体的深度沟通,忽视了盲道作为功能性设施的特殊属性。盲道是盲人出行的重要辅助设施,其设计和铺设都有严格的标准,这些标准是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的,旨在确保盲道的功能性。盲人通过盲道的触感来辨别方向和路况,而绘画虽然在视觉上增加了美感,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盲道的正常使用,甚至带来安全隐患。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美感,而忽视盲人群体的实际需求和安全风险。
当创意与实用发生冲突时,需要社会各界以理性态度寻求平衡。一方面,不能因噎废食,否定创新的价值,创意和艺术本身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当鼓励创新思维和积极尝试;另一方面,也不能让善意因缺乏专业考量而成为伤害他人的“无心之失”。同时,相关部门和组织在面对此类创意行为时,应当更加注重实际效果,避免盲目鼓励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行为。不能仅仅停留在“善意的提醒”上,而要切实行动,确保符合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标准,减少对盲道的功能性造成负面影响。毕竟,盲道的使用者是盲人,他们的安全和便利才是最重要的。
创意的边界,就是公共利益和特殊群体权益的保障线。创意和艺术不能脱离现实需求,更不能以牺牲公共利益和特殊群体权益为代价。我们在追求美好愿景的同时,也应兼顾实际效果和安全性。只有在创意与实用性之间找到平衡,才能让城市的每一寸空间,都真正成为所有人共享的美好生活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