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9月6日消息(记者汪晓青)金秋送爽,新学期的序幕在青海省三毛幼儿园悄然拉开。浓郁的爱国情怀,在幼儿园里弥漫,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注入温暖而厚重的力量。
“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循着清脆的歌声走进教室,孩子们围坐在钢琴旁,跟着老师弹奏的旋律,仰着小脸放声歌唱。童声虽稚嫩,却字字认真,眼中闪烁的光芒,纯粹又明亮。

幼儿园的小朋友迎来新学期(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新学期,我们希望用孩子们能懂、能玩、能感受的方式,让文化扎根在他们心里。”据青海省三毛幼儿园教研组长姜靖一介绍,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老师们精心设计了差异化的“开学第一课”。
在“祖国妈妈 我们爱您”主题活动课堂上,老师拿着五星红旗,用生动的小故事告诉孩子们祖国妈妈的模样。随后,大家纷纷拿起画笔,用最鲜艳的红色,一笔一画认真勾勒着爱心:有的小朋友画了大大的爱心,说要把满满的爱都装进去;有的小朋友在爱心旁边画了小星星,说像是国旗上的星星一样;还有的小朋友在画纸上画了一串连在一起的爱心,说这是送给祖国妈妈满满的爱。这些稚嫩却真挚的红色爱心,成了孩子们送给祖国妈妈最特别的开学礼物。

小朋友们用彩泥塑造出家乡的风光(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除此之外,认识家乡、了解民族文化也成为课堂上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深度融合本地生态、环保、民族等特色资源,打造了独具地域风情的课程体系,把家乡元素融入日常教学,让孩子在学习体验中直观感受家乡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姜靖一说。
蔚蓝的青海湖,逆流而上的青海湖裸鲤,广袤的大草原上有藏羚羊还有牦牛,巍峨的雪山上有雪豹……孩子们通过手工课,用彩泥塑造出了家乡的独特风光。此外,学跳少数民族舞蹈、跟唱民族歌谣、参与民族运动项目,通过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认识到了家乡的壮美与独特。

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玩积木玩具(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我知道我们国家有好多少数民族!蒙古族、撒拉族……我还会跳蒙古族的舞蹈呢!”启航班的小朋友杨筱凡向记者介绍蒙古族舞蹈动作,“跳舞的时候要穿蓝色的民族服饰,还有一顶漂亮帽子,转圈圈的时候特别好看!”
一旁的张煜皓也凑过来,认真地补充道:“老师说,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我们都能在一起开心地玩,友好相处!”
阳光下,孩子们的笑脸格外灿烂。那些画满红色爱心的画纸被贴在教室的墙上,与五星红旗相映成趣。这扇打开的文化之窗,不仅让他们看到了民族文化的多彩与魅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 “中国心”—— 这颗心,将伴着他们的成长,慢慢发芽、长大,成为最珍贵的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