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努力打造“一站式”综合体阵地(主题)
运城强力推进市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战化建设(副题)
法治日报记者 马超
《法制与新闻》记者 王泽宇
去年以来,山西省运城市立足推进市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战化建设,通过资源大整合、力量大融合、功能大聚合,打造智慧化“指挥部”、一站式“服务部”、高水平“终点站”、纾民忧“稳压阀”,建立多项机制,努力打造“一站式”服务群众诉求办理的综合体阵地,在统筹推进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资源大整合
为加强市区联动和方便群众,运城市坚持应统尽统,推进资源大整合,将分散在市区两级政法、信访、司法等部门的相关职能,打包整体进驻市综治中心,搭建了综治指挥、信访接处、检察服务、行政复议、矛盾多元调解、诉调对接、心理疏导干预、法律援助、12345热线线下服务、救助救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服务等11大平台,实现群众解决矛盾“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运城市综治中心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制度,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路线图,设置综合接待、矛盾调解、劳动仲裁、行政复议、检察服务等窗口,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常驻或轮驻综治中心,全领域、全天候受理群众合理诉求。
为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功能大聚合,运城市综治中心立足整合资源和进驻部门职能,在分类设置、独立运行的基础上,编制综治中心架构图和流程图,实行综治、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等3大模块运行,着眼解决跨区域、跨部门重大问题,做到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相近职能有机聚合,有效实现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达到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
提升实用性
为提升综治信息平台综合性,打造智慧化“指挥部”,运城市综治中心统筹抓好综治信息等四大系统,设置指挥大厅、多功能会议室、分析研判室、网格管理室“一厅三室”。通过省综治信息系统每日收集问题隐患类信息近2000条,下达处置指令60项,日结处置率保持在99%。
同时,运城市综治中心在提升信访问题接处平台统筹性、打造“一站式”“服务部”上下功夫,建立了市区两级联合接访服务平台,设置涉法涉诉、房地产领域与城市管理、综合受理等5类接待窗口,建设预警处置室、律师工作室、警务室等6个功能室。
运城市综治中心还吸收各部门调解组织、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调解品牌工作室等8类调解资源,建立完善了组织联建、业务联帮、工作联动、服务联合的“三调四联”机制,实现一窗受理、一站调处、一地化解,进一步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的多元性,打造高水平解纷“终点站”。
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运城市综治中心在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上提升实用性,打造纾民忧“稳压阀”,投资70余万元购置心理服务专业设备,建成团体放松室、心理体验室、个体咨询室等8个功能室,政府购买聘请1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组建达4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矛盾调解和信访化解工作,成效明显。
盘活各类资源
为建立健全规范化运行体系,运城市综治中心建立了“四一接待”机制,即“一揽子受理、一本账记录、一支笔分流、一口径反馈”;建立了“联调联处”机制,实行闭环化运行;建立了“四级贯通”机制,纵向贯通市县乡村四级中心,横向联通14个职能部门,全面盘活中心各类资源,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网格。
同时,运城市综治中心积极探索高效化管理新路径。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设置临时党支部两个,56名党员全部编入各党支部,严格参加党组织活动;设置党员先锋岗5个,通过“戴党徽、亮身份、明职责”,实行亮牌上岗行动,营造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加强中心管理,提升办理效率。建立健全中心联席会议、人员管理办法、定期通报等配套制度,完善“一体化”运行和“一站式”办理运行机制,打造顺畅高效的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运转模式,构建了衔接紧密的全周期、全过程管理体系。
据统计,2024年以来,运城市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4362批9719人次,受理诉求4346批9346人次,办理完结3783批7673人次,均做到受理当天核实、当天回复,群众满意率达98%。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