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晚上,董明珠与孟羽童在抖音直播间“一起吃饭”的温馨画面被镜头定格,这场充满情感的久别重逢之旅,极为罕见地展现出了董明珠柔软的一面。
孟羽童是董明珠十分欣赏的年轻人,虽然离开了格力,但董明珠一直未能割舍与孟羽童的情感关系。一次偶然的机会,董明珠在网上刷到孟羽童要出国留学的消息,于是向这位一直牵挂的晚辈发出真诚的问候:“我带你去吃饭”。

在直播间董明珠说,以她对孟羽童的了解,“孟羽童要出国留学一年,觉得她肯定遇到瓶颈了,或者会有一些压迫感。”虽然董明珠在工作上讲规矩,但在工作之外,董明珠是一个讲感情的人。在直播中,董明珠回应了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的问题,“她不是恶意窃取公司技术”,“也不是被挖走的”,“为什么不可以?”
在很多人看来,董明珠与孟羽童“一起吃饭”是一场商业合体,事实上,在网红流量红利日趋见顶的今天,作为中国顶级品牌,格力从来不缺合作直播带货的网红,无论是哪个网红达人与董明珠一起直播带货,都能登上热搜。格力不缺流量,缺的是外界对董明珠与格力的真正了解。

当格力官号打出“好久不见”的标语,当董明珠在两人合照上签上“做格力的人”几个大字时,镜头在不经意间捕捉到了许多感人的瞬间,它们鲜活地呈现出董明珠的人才观与格力的价值观。透过这场备受关注的合体直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董明珠与格力。
年轻人的格力
在5月23日晚上九点五十五分,直播临近结束,董明珠送给孟羽童一张俩人的合影照片,在照片背后写下自己的殷切嘱托:“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做格力的人”。

对董明珠来说,她的初心是做强做大中国制造。董明珠写下这段话,希望孟羽童能承载格力梦想,为中国制造做出贡献。这句话既是写给孟羽童的,也是写给数万名年轻的格力人的。
在2019年的一档真人秀节目中,年仅23岁的本科毕业生孟羽童受到董明珠的青睐。节目结束后,孟羽童入职格力,成为董明珠的秘书。在格力工作的两年里,时刻跟随在董明珠身边的孟羽童,获得了巨大的成长。董明珠不止一次地说要将孟羽童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她不仅给予了孟羽童独当一面的机会,把她引入到如日中天的新媒体赛道,而且给她带来了泼天的流量,打造了一个职场新女性的IP。孟羽童也坦承,在她后来的工作中,她的思想行为深受董明珠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模仿”董明珠。
在格力,有许许多多类似于孟羽童的年轻员工,他们在高挑战的工作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被委以重任。出生于1986年的格力电器非独立董事、总工程师钟成堡,就是典型代表。这个格力电器董事会中唯一一位85后,在一场又一场科技硬仗中证明自己。

钟成堡在格力内部的晋升堪称“火箭加速度”。2008年加入格力后,钟成堡花了五年的心血想创造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但失败了。钟成堡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挫败,但格力仍然给他的小组颁发了一个技术类的奖项。钟成堡备受鼓舞,重拾信心的他进入开挂模式。
2018年,钟成堡负责研发数控机床人的核心部件——伺服电机。中国数控机床长期依赖进口,伺服电机等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饱受卡脖子之苦。技术难度大,研发时间短,但钟成堡不负众望,终于攻克难关。在迈向技术无人区的道路上,钟成堡日夜加班,从技术员逐步晋升至总工程师。
在此过程中,钟成堡的经营能力崭露头角。2024年,钟成堡正式成为格力智能装备公司的总经理。一年多来,钟成堡几乎没有休过假,打了几场漂亮的大仗。一家新能源汽车厂家,半年需要12台高端数控机床。国外厂家的交付周期通常要一年,而格力不到四个月就能交付。在竞争激烈的竞标中,格力以出色的技术能力、极高的性价比、极短的交付时间,与国外大厂的几轮PK中胜出,大获全胜。董明珠这样评价钟成堡:“拥有极大的工作热情。”2025年4月,钟成堡正式成为格力电器董事会的一员。
技术是格力的生命线,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董明珠是销售出身,但对年轻的技术人才似乎格外偏爱。很多重要的研发岗位,都是由年轻人担纲领衔;而且每年都会拿出专门的资金,奖励做出贡献的研发人员。
董明珠不仅在事业上给年轻人充分施展的舞台,而且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珠海总部的员工公寓基地,不仅提供免费宿舍、标准化食堂,更配套健身房、图书馆、通勤班车等现代化设施,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董明珠不仅关心员工住得好不好,而且十分关注吃不吃得饱。

董明珠多次深入员工食堂检查饭菜质量,指示食堂负责人调低价格。董明珠给食堂定的标准是:员工标准用餐是免费的,两菜一汤。一次董明珠带领三位实习生到食堂吃饭,发现荤素一起计价,18元一斤,她指示食堂负责人马上整改,荤素分开计价,降低食堂价格,帮助员工省钱。
当互联网大厂还在争论“996工作”的合理性时,格力率先取消了大小周制度,确保员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每年,格力都要招收上千名应届毕业生,进入研发、制造、营销等核心岗位。在格力,年轻人不需要熬资历、看学历,只要有能力,就能走向台前、挑起大梁。这种“能力优先”的用人之道,在疫情期间达到高潮——2020年逆势扩招5000名大学生,为制造业人才储备留下关键伏笔。
支撑这一机制的,是格力内部标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3-6-1成长模型”(3个月岗位认知、6个月项目实践、1年独立担纲)。格力通过这套“选、育、用、留”机制,让年轻人在实战中快速成长,充分施展才华,最终独当一面。
“不用电费”的光伏空调是格力全球首创的黑科技,收获赞誉无数。出乎意料是,这支研发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而且都是格力自主培养的专业人才。他们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交出了震惊世界的技术成果,居功至伟。
格力猎手系列空气净化器的研发团队,疫情爆发的2020年,他们仅用了短短55天,就研发出了一款能杀灭空气中99%以上新冠病毒的空气净化器,创造了行业奇迹。
这一群群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成为格力最宝贵的资产。在许多公开场合,董明珠自豪地说,“格力的研发人才虽然很年轻,也没有评上什么专家的称号,但是格力很多核心技术都是这些小伙子们研究出来。这些技术让那些专家去研究,也不一定能研究出来。”
为了鼓励和奖励人才,格力专门设立自己的院士工作站。董明珠说,“我们虽然没有院士,但是我们在空调领域掌握的技术领先世界,因此格力的研发人员应当享有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格力培养自己的院士,让他们享受国家院士的待遇。”
为了锻炼年轻人才,格力创新推出“送兵入伍、退伍归巢”的举措。从2019年开始,格力陆续输送优秀青年参军报国,累计输送100余名。这些从部队“归巢”的退伍军人,具备了执行力强、能打胜仗的优秀品质。
在数万名怀揣梦想、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格力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打下了一场场关键硬仗,一举奠定了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忠诚价值观
许多细心的朋友在合体直播中发现,董明珠多次提到价值观,并强调“三观要正”。在直播结束前,董明珠送给孟羽童八个字——“忠诚、友善、勤奋、进取”。这是格力的价值观,也是对一个“合格的格力人”的基本要求。
许多年来,董明珠在对外演讲中经常提到“掌握核心科技”,鲜少提及格力的八字价值观。事实上,董明珠的做事风格,甚至部分引发争议的言论,都能在这八个字中找到答案。
在格力的价值观中,忠诚排在第一位。很多人将忠诚窄化了,认为忠诚就是忠于领导、上司,而在格力,忠诚有三层深刻的内涵:一是对格力忠诚;二是对本职工作忠诚,三是对消费者忠诚。
在一次节目中,主持乐嘉曾问董明珠:“为什么规定格力离职员工不可返聘?”董明珠的回答是,“格力有太多的优秀员工,这个员工既然走了,就要把机会和平台留给这些优秀的员工。中国需要太多的世界品牌,如果我的员工很优秀,能帮助再成就一个世界品牌,我很光荣;如果这个员工是为了一个钱而活的人,离开了格力,是帮助格力打垮竞争对手,有什么不好呢?”
2007年,董明珠正式成为格力电器总裁,一上台就开始整顿干部作风,将几个搞钱权交易的人送进了监狱。“为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妥协,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董明珠将这些人视为“不忠诚的人”。
曾经有一位清华博士后,来到格力之后,没有专心提升技术实力,而是每天与供应商搞关系、吃回扣,看谁给的好处多、谁的材料便宜,导致产品口碑日益下降。在弄清事情原委后,董明珠毫不留情地开除了他。
质量关乎两个生命,一个是消费者的生命,一个是企业的生命。这些偷工减料、搞钱权交易的人,是在拿企业与消费者的生命开玩笑。“以前有人说‘对董总忠诚’,你不要对我说,你要对企业忠诚”。
在董明珠看来,“道德是第一位,要忠于自己的岗位。如果一个企业不忠于企业,那么越有能力越不能用,因为用得越多,对企业的伤害就越大。”一个缺乏道德感、忠诚度的员工,是企业的“定时炸弹”,必须尽早拆除。

忠诚于消费者,不仅要在质量上做到100分,更要在售后服务上做到完美。一次,用户投诉空调噪音大,客服推诿半个月也没有解决,她直接拨通投诉电话:“我是董明珠,明天工程师不上门,修不好我亲自来。”故障修好后,她在内部怒斥:“消费者买格力是买一份信任,谁敢糟蹋这份信任,我就让谁滚蛋。”
格力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如果掌握机密的技术人员被挖走,那么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格力必须严防技术泄露。那些离职又回来的员工,无法确定他们是否会再次跳槽,也很难保证他们是否为商业间谍。
董明珠不仅是格力价值观的践行者,更是捍卫者。她用一生的时间,为格力所有员工树立了榜样。
董明珠的B面
三十多年来,董明珠身上一直贴上“铁娘子”、“女强人”、“斗士”等具有强硬色彩的标签,这场备受外界关注的饭局,却鲜活地呈现了董明珠柔软的一面。
在商业上,董明珠像一个斗士永远激情昂扬,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造就了她的刚强与坚韧不拔。在工作中,董明珠讲原则,雷厉风行,容忍度低,这是因为她认为,一个称职的企业领导人不可能是一个“老好人”;但在生活中,董明珠却是一个内心柔软的人,对在意和关心的人一直充满牵挂。

收到董明珠发来的消息,孟羽童说自己没怎么睡好觉。孟羽童发了一篇长文,回忆了与董明珠相处的点点滴滴。她感叹,在被舆论和误解围绕的日子,是董明珠握着她的手安慰她“别怕”。孟羽童说,董明珠“虽然表面上总是很严格,甚至是旁人眼里不理解的严苛,作为朝夕相处共事过两年的人,我总是能感受到她内心最纯粹和善良的一面。”
董明珠抨击各种乱象,本质上是捍卫中国制造的形象。做强中国制造,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一些企业家说最有煽动性的话,做的却是有损中国制造形象的事。对这样的现象,董明珠一向“心直口快”、“绝不嘴软”。这其实是一种表象。在极其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果没有战略定力、不坚守底线原则,那么即便短期领先,也很难持续走远。这是董明珠的纯粹一面。
善良的一面则体现在对待朋友的情感上。财经学者叶檀是董明珠的好友,得知她罹患癌症的消息后,董明珠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要什么帮助和我说。”2023年年底,董明珠给叶檀打电话:“来珠海度假,人来就行。”2024年的元旦,忙到飞起的董明珠专门留下一天的时间陪她去村里品尝原生态食材、一起买衣服。叶檀说,“董姐姐表达关心总是不会拐弯抹角,全是真心实意,甚至略显坚硬,但她的心里有最柔软的一面。”

近两年,很多身边的人说董明珠变得更加柔软了,更爱笑了。在董明珠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闺蜜的合影。那是2024年5月12日董明珠和闺蜜们在洛阳游玩时集体穿着汉服时拍的,照片中的董明珠眉宇舒展,笑容满面,闺蜜说,“和我在一起,她怎么都开心。”一年春节,朋友约她去古镇看灯会,她们十指相扣。在轮船上,董明珠睡着了,朋友轻轻为她披上了大衣外套。
镜头记录了许多珍贵的时刻,其中一个镜头,董明珠与孟羽童海边漫步,孟羽童曾说,“董总的手热乎乎的,我的手很凉,她主动牵起我的手,我觉得很温暖,很像妈妈的感觉。”在5月23日的合体直播中,董明珠更像是一位唠家常的邻家大姐,虽然眼神中偶尔露出一丝威严,但大多数时候,言语温柔,脸上挂着“姨母笑”。
很多人只记住了董明珠作为企业家刚毅的一面,但忘记了她作为格力大家长温柔的一面。她曾在《开讲啦》讲过自己的经历:有一个女员工违反规则被罚100元,她的丈夫长期在外跑销售,她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夫妻收入都不高,100元对她来说是个大数字。董明珠内心很不安,但规定又不能破。第二天,董明珠塞给她100元钱,“这是我私人的钱,给你补上,记住,明天一定要把罚款交上去,以后工作不能马虎了。”
还有一次,一位刚到格力一年的大学生拎着外面餐馆打包的午饭走进电梯,董明珠笑着主动和她攀谈起来,“中午吃的什么呀?外面和食堂相比味道怎么样?干不干净啊?价格差了多少?”后来这位员工说:“公司食堂的价格比外面要便宜不少,董总关心我们在公司外面吃的什么,我猜测是要给食堂提建议,让食堂再做得更美味一些。”
这些故事所展现的形象似乎与“严厉训话”的董明珠相差甚远,但事实上,无论是刚毅还是柔软,都是董明珠最真实的一面。正所谓:殊途同归。董明珠在为格力培养年轻人才的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大爱的力量。

关于这场合体直播,不少人习惯用质疑的眼光来看待,认为这是一次商业合体,目的是为了给618造势。如果仅从流量的角度来看董明珠,未免想得太简单了。
根据飞瓜数据显示,5月23日晚格力明珠精选直播间观看人次达到292万,巅峰在线人数超过3万人,带货成绩一度登上“大家电榜”第一名。但这些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这次直播在流量之外,体现了格力对年轻人的态度。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年轻人是格力的未来。关心年轻人的成长,相信他们能改变世界,这种“关心”与“相信”所带来的化学反应,远比流量有价值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