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布了“颐和园内团城湖旁高大围栏换成低矮围栏”的短视频。视频中,原来高大的围栏不见了,新换的绿色围栏不高,成人站在湖边,观景视线完全不会被障碍物遮挡,湖光山色一览无余。有网友点赞:“真是顺应民心的好事!”

3处观景桥降低围栏高度
8月25日上午10点多,记者从颐和园西门进入园区,向东北方向步行400多米,便在桥区看见网友拍摄到的团城湖低矮护栏。不少市民围在湖边观景,十分热闹。
顺着市民视线沿低矮围栏向湖面望去,水面清澈如镜,黑天鹅将头埋进水中“倒立”,苍鹭伸展翅膀,不时优雅地从水面掠过。遥望远处,视野开阔,看得见西山、治镜阁遗址的林木。
市京密引水管理处温泉管理所工作人员郑瀚介绍,近日,管理处开展了颐和园内团城湖部分围栏改造工程,将团城湖南闸小桥、北闸小桥以及中堤闸两侧围栏进行拆除,将约3米高的高大围栏改建成约1.2米高的低矮铝合金栏杆,并在部分栏杆外侧架设悬挑式防坠网,防止杂物坠入水源保护区。
记者注意到,本次改造共涉及3处桥区,围栏更换长度共计近140米。“之所以选择桥区,是因为桥区外无高大树木遮挡,观景效果较好。”郑瀚介绍,目前,颐和园内环团城湖所有桥区都已开放给市民观景,可以看到湖区全貌。

市民观鸟赏景需求增加
颐和园内团城湖与团城湖调节池水系相连,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的配套工程,也是北京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和供水枢纽,属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团城湖内有两个取水口,正向输水时,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本地水源沿京密引水渠注入团城湖。反向输水时,通过南水北调进水口沿京密引水渠注入团城湖。
郑瀚回忆,十多年前,总有野泳爱好者不听劝阻进湖游泳,钓鱼、电鱼等不文明行为也屡禁不止,严重威胁饮用水水源水质。为保护团城湖水质,也为保证人员安全,有关部门不得已竖立密集的铁质栏杆,防止市民翻越。
“经过十多年的封闭管理,团城湖水生态、水环境越来越好,还吸引了更多珍稀动物。”京密引水管理处公共事务科副科长张继明表示,每年,颐和园常见小䴙鹈、绿头鸭、赤麻鸭、小天鹅等60多个物种。团城湖区域是园内鸟类集中的区域,春夏秋三季都有水鸟在此繁殖。摄影爱好者拍鸟有需求,怎么办?水务部门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设置专门的拍鸟窗口,既起到保护水源的作用,又能给拍鸟爱好者空间。
近两年,随着“打鸟发烧友”越来越多,拍鸟窗口渐渐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了。退休摄影爱好者林少文3年前开始来颐和园“打鸟”。“围栏改建前,拍鸟窗口不多,最近这一两年得排队等,架三脚架也不方便,左右摆动相机还会受空间的限制。”林少文回忆。

团城湖游泳、垂钓将面临处罚
为给市民和游客更好的拍鸟、观景体验,北京市水务部门走访了爱鸟人士、候鸟协会摄影师,在保护团城湖饮用水源安全的基础上,评估可行性后做出了降低桥区围栏的决定。同时,市水务部门也将会同公园管理等相关部门持续做好后续工作,加密巡视检查频次,设置安全警示牌,完善防坠网,避免市民游客在游览时破坏水质,影响水安全。
“现在好了,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林少文一边说着,一边按下快门,记录下水鸟们戏水的欢乐画面。
有市民询问,“围栏为何不能全部拆除或降低?”张继明表示,团城湖是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围栏可以防止游泳、钓鱼等行为污染饮用水源。
张继明提示,保护饮用水源人人有责,还请市民和游客朋友在观鸟、赏景时,保护好团城湖的水环境。市民游客游览时不能乱投乱喂、乱扔垃圾,更不能翻越围栏、钓鱼、游泳。
记者了解到,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活动的,将会受到罚款处罚。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胡子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