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燕南 北京报道
近日,福田汽车发布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70%。而这得益于福田汽车销量的稳步增长。2024年,福田汽车实现总销量61.4万辆,连续多年稳居行业榜首,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4.98%,海外出口15.3万辆,连续14年保持第一,展现出传统业务与新能源转型协同发展的强大动能。
近日,福田汽车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会在北京总部召开。为驱动绿色转型,福田汽车聚焦“双碳”战略,并首次发布了ESG报告。

针对如何平衡ESG 投入与经济效益的问题,福田汽车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巩海东对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表示,短期内,ESG 建设确实会增加企业成本,例如传统高能耗生产体系的改造、产品研发投入等,都会导致成本上升。但从长远来看,ESG 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全球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巩海东强调,福田始终坚持“规模领先” 与 “规模效益平衡” 的战略,ESG 建设有助于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把握机遇,提升市场地位。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 “争创世界一流商用车企业” 出发,ESG 投入是必要的。产品研发投入、降低制造成本和客户使用成本,既能满足 ESG 要求,又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为后续生态发展奠定基础,如数据产品、全包服务、二手车业务等。因此,ESG 是一项具有战略价值的全面投入,对企业应对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首次发布ESG报告 聚焦“双碳”战略
福田汽车在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会上,系统地披露企业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果,全景式呈现了福田在全球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中,以“双碳”目标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全球视野布局的责任担当与创新突破成果,向利益相关方交出一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答卷。
在发布会上,巩海东对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深度解读,并表示:“当前中国产业的新能源渗透率逐年攀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驱动世界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在三电、智能化关键技术领域,中国企业持续突破创新边界,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也正在经历颠覆性重构。”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产品技术、平台覆盖、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发展良好,基于此,对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持乐观态度,预计今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 25%~30%。”巩海东对记者表示。

在技术减碳方面,巩海东讲道:“福田加速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型跨越,坚持‘纯电+混动+氢燃料’三线并举,积极布局核心自主模块和关键技术,形成独有的新能源产品技术优势。”
其中,爱易科“电·驱动”实现三电系统核心模块的自主研发和自制,FHS混动技术平台在专属硬件架构层面集成40余项前沿技术,软件层面实现65项专属策略优化,可较传统燃油车节能10%以上,起步加速性能提升30%,并经过256种复杂工况场景的严格测试和长达1200万公里验证。
氢燃料技术方面,福田汽车已布局大功率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以及高安全、高储氢密度的工程化气液氢储供系统集成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30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实现“功率、效率、寿命”三重突破,发动机效率突破63%,-35℃极寒启动能力覆盖全国运营场景,质量功率密度达811W/kg。
为进一步加速技术转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福田汽车2024年研发投入达21.2亿元,并依托“1+2+9+3+3”全球化研发网络,持续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话语权,2024年制定国标21项,申请专利634件,其中发明专利231件。截至目前,福田已累计获得专利7000多项,其中新能源专利超过1000项,获评国务院国资委专项评估“科改企业”、中物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 18 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等多项创新科技奖项。
生态创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亮点。补能生态建设方面,完成充电/氢能/换电/微电网四大技术路线场景适配,构建起车辆—能源—场景—服务的生态闭环。未来将投建补能场站100个以上、新增充电桩近2000个,充换电电量增长超过1.2亿度。
在爱易科智·生态,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持续拓展服务边界,聚焦“能源、租赁、数智、修养配、二手车”五大类别的生态服务,其中二手车和数智业务成熟落地,快速转化为生态业务服务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福田汽车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和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基础上,明确设立风险管理的“三层防线”机制,深化业财团队协同,为公司稳健运营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通过坚持廉洁制度,不断从思想上树立底线思维,强化红线意识,为“双碳”目标推进及持续向世界一流商用车企业迈进,筑牢了坚实的治理根基。
落子八大核心市场 全球化战略加速进阶
在全面国际化布局上,福田汽车正在持续深入推进海外业务从贸易向产业化转型,聚焦海外“GREEN3030”战略目标,围绕商品定义、产品研发、供应链体系、制造交付、市场营销、客户经营六大方面,深入推进海外业务从贸易向产业化转型,构建起本地化研发—制造—服务闭环的全链条出海模式,不断助力属地建设。
巩海东表示,福田将海外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0 阶段为贸易阶段,即产品出口贸易;2.0 阶段为产业化阶段,带动价值链出海,包括制造基地、零部件及金融合作伙伴;3.0 阶段为全球化阶段,建立全球产业体系、团队及数字平台。目前,福田处于 1.0 向 2.0 过渡阶段。
但值得关注的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纷繁复杂的特殊背景,为汽车企业出海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
对此,巩海东对记者表示:“国际局势加速了福田的产业化布局,传统贸易模式受限,促使企业加快向产业化转型。今年,福田计划在八个核心市场进行产业布局,通过自主投入和合资建厂等方式,与依维柯等企业开展合作。同时,推动供应商、经销商协同出海,发展战略经销商,加快产业化进程。”
他认为,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全球商用车市场规模庞大,中国市场仅占全球商用车市场的10%。福田将坚定推进全球化战略,计划到明年海外团队扩充至 5000 人,2027 年达到 1 万人,其中外籍员工占比 50%。
面向未来,立足“全面新能源化、全面智能化、全面国际化”的战略方向,站在“十四五”收官与“争创世界一流商用车企业”的历史节点,福田汽车正以新质生产力重塑商用车产业格局,以科技创新能力、生态共建之志、全球布局之谋,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向着“2050年全价值链碳中和”破浪前行,为全球交通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样本”。
(编辑:张硕审核:童海华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