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头条##徐州头条##铜山区#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铜山区名称由来
铜山区因境内微山湖中的铜山岛得名,该岛因富含铜矿而得名。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为府时,置铜山县,2010年撤县设区。
二、下辖街道与镇村名称来源
1. 铜山街道
由来:因铜山岛得名,街道辖区原属铜山镇,2013年调整设立。铜山镇曾为徐州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以“铜山”为核心文化符号。
2. 柳泉镇
柳泉村:因二郎山南侧的柳泉得名,泉水曾为古驿道水源,雨季时溪流如画,现泉眼干涸但遗迹尚存。
北村村(塔山自然村):明朝天启年间邹、陈二姓迁居,因背靠塔山得名,现存明清古民居及明代古井,近年转型为生态旅游“网红村”。
五珠泉村:原名“母猪泉”,因村民在泉中发现五颗“碧水珠”更名,泉水温度高达27℃,现开发为文化景点。
3. 汉王镇
拔剑泉村:传说楚汉相争时刘邦以剑插地得泉,形成拔剑泉与马扒泉,泉水至今为云龙湖补水,周边有汉代文化遗迹。
望城村:因邻近汉代古城遗址得名,现存汉代墓葬群及石刻。
4. 大彭镇
大彭村:相传为彭祖封地“大彭氏国”所在地,村内有彭祖井,传说彭祖以井水烹制养生羹汤,井水至今清冽。
彭祖庙村:因祭祀彭祖的庙宇得名,庙会传承千年,融合养生文化与民俗活动。
5. 利国镇
由来:宋代为冶铁重镇,原名“利国监”,取“利国利民”之意,现为钢铁工业重镇。
6. 伊庄镇
圣人窝村:传说孔子曾在此讲学,村内有“孔子观道亭”遗址,与徐偃王传说相关,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7. 茅村镇
由来:因汉代茅草屋聚集得名,现存北洞山汉墓、蔡王文物遗址,以汉代文化著称。
8. 张集镇
张集村:明代张姓家族迁居形成集市,故名“张集”,现为交通枢纽,多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9. 棠张镇
由来:因唐代张姓家族种植棠梨树得名,现以果蔬种植和纺织业为特色。
10. 首羡镇
张后屯村:抗战时期为丰县县委驻地,红色文化深厚,有“湖西小延安”之称,村内红色主题雕塑与陈列馆为特色。
11. 何桥镇
由来:明代何姓家族建桥便民,得名“何家桥”,后简化为何桥,地处苏皖交界,商贸活跃。
三、自然村与特色村落
1. 占城镇山上村
由来:因地处丘陵且历史上以种植中草药闻名,现打造“药香花海”,结合芍药园、蒲公英园发展药旅融合产业。
2. 房村镇
由来:明代房姓家族迁居形成村落,以黄泛平原农耕文化为特色。
3. 单集镇
由来:清代单姓家族聚居形成集市,现以传统手工艺和农副产品加工闻名。
4. 郑集镇
由来:明代郑姓家族建村,现为徐州市重点中心镇,以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亮点。
四、其他特色地名
饮马珠泉村(柳泉镇):传说刘邦曾在此饮马,泉水雨季喷涌如珠,现因干旱水量减少。
苇子泉村(柳泉镇):因泉边芦苇茂盛得名,水质清澈,井中有鱼虾游动,村民至今取水洗衣。
徐山村(伊庄镇):与徐国传说相关,徐偃王败退后隐居于此,村内保存古战场遗址。
铜山区地名多源于历史人物(如彭祖、刘邦)、地理特征(山、泉、湖)、产业(冶铁、采石、药草)及家族聚居,兼具自然与人文色彩。部分村落通过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等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如北村村、张后屯村的转型案例。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指正和补充,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