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红楼梦》中最意难平的千古名句,说透人情世故!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1 08:49:19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红楼梦》中的缘起诗,也是曹雪芹的自序。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自成书起就广为流传,到了现代甚至专门衍生出了“红学”研究,可见其魅力之大!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个繁华背后的虚伪世界。


真实、深刻!就是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


《红楼梦》不仅描绘了封建社会的风俗习惯,更深入揭示了人在权力、金钱、爱情面前的挣扎。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


所以鲁迅先生说《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01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沧海万顷,唯系一江潮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意思是,在有众多河流的水域中,只取一瓢水来喝;在广阔的海洋中,只关注一条江河的潮汐。


这是宝玉借此来表达对黛玉的爱意。


人这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事物,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


世界很大,诱惑很多,只要我们能够专注于自己真正热爱和在意的事物,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心中有爱,眼里才有光。


02

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第一回。


当时,甄士隐拄着拐杖,来到街前,正有一个跛足道人唱了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本就有慧根,听完此歌,心中彻悟,和疯道人二人大笑而去。


神仙,逍遥自在,无牵无挂,多么自由!


但现实中的人,大多却被功名、财富、情感等重重枷锁束缚,难以割舍。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还是外在的荣耀和满足?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人生如梦,功名富贵皆是过眼云烟。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最后也不过是一堆荒冢。


不如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凡,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如此,安好。


03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这句诗,来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吟诵的葬花吟。


她看着花儿凋零,风中飞舞,最终消失无踪,心中涌起的是对生命的无奈和对世态炎凉的愤懑。


林黛玉自幼丧母,后丧父,成为孤儿,虽然物质上无忧,但精神上极度缺乏爱和安全感。


这也就导致了她的性格复杂且充满矛盾,既孤傲又谦和,既刻薄又坦诚。


她对周围的人和事过度敏感,常常把小事放大,导致不必要的烦恼和伤感。


她不愿意像其他女性那样,被束缚在传统的角色中,她需要的是真我。


只是这种性格与封建社会的强大压力形成鲜明对比,也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即使出身官宦世家,她也难以摆脱女性的低下社会地位和严格的社会规范。


她的才情和美貌成为了她的负担,使她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终生受限。


她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痛苦和挣扎,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代社会的自由和平等。


04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第一回。在太虚幻境的对联中,只有甄士隐和贾宝玉两人在梦中见过。


意思是,当假的被当作真的时,真的也就变成了假的;当无变为有的时候,有也就变成了无。


佛家讲,一切皆为幻相。


正如《金刚经》所说:“一切皆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要从虚假的幻像中看到真相。


“无为有处有还无”更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即“有无相生”。


如果你遇到低谷,那也别小看自己的潜力,即使现在一无所有,也可能创造出一片天地。


反之,如果你当下拥有很多,也可能因为不思进取而最终失去一切。


05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人情世故”,是封建社会十分重视与讲究的待人接物的重要处事经验。


剥削阶级都要利用这一套处事哲学,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他们要求自己的子弟学会这种“学问”,会做这种“文章”,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事与愿违,就是这个深于世故的贾府偏偏出了一个“不通世故”的贾宝玉。


他一见这幅对联,“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足见他的厌恶。


那个时代所谓的人情练达,实际上是通晓官场上趋炎附势的“关系学”,人与人之间表面上温良恭俭让,而内心里却充满着尔虞我诈。


而如今所提倡的,是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处理好微妙的人际关系,这些才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