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会不用梗好好说话,学会用书面语思考,养成少争论、说话慢的习惯。
2、不要被“平等”这两个字裹挟,平等只是人格上的、基本权益上的,它无法弥补认知、财富、阶层和机遇的不对等。
3、强迫自己养成辩证看社会问题的习惯,避免单一视角。
4、做好情景分离、课题分离,认识到道德有阶层性和相对性,聚焦于事情而不是获得道德感,避免内耗。
5、如果不是国政、国经专业,戒掉对宏大叙事的敏感性,相关新闻只看,不代入。
6、要学会用脑子去发现机会、发现个人发展方向,而不是被新媒体和周围的人裹挟看法。
7、阅读的时候,避开当下热点,去找找老书,经历过时间考验的老书多看看。
8、观察周围的人,要知道多数人的博弈态度和思维一定是低效的,因而必须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9、允许自己犯错,尝试着去承担错误,小到说错话,大到去为伤害过的人道歉,都可以去做。
10、找一些自己认可的目标,去实现它们,积极去参与竞争,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追求自我实现。
11、决策上不要过于信任父母,也不要过于信任“大家都这样”,要自行穷举后做检查。
12、成年人的脑子里要有根弦:思、行、言可以分离。
有些逻辑,看清晰了,是智慧,但说出来,就是冒犯。
有些规则,看明白了,自己可以遵守,但不能要求别人去遵守。
孩子看见皇帝的新衣,喊出来,是坦诚。
成年人喊出来,则只有两种可能,强者或者傻子。
13、消费、旅游、餐饮、娱乐不要追热点,避开热点能减少大量的无谓内耗、焦虑和负面体验。
14、与人沟通中要学会留白,以沉默为默认状态。说出去的话,必须比沉默更有价值。
15、不参与任何以标签划分人的讨论、争论、对线和报团取暖。
16、煞笔定理:时常回首自己,如果发现过去的自己是一个煞笔,说明自己在进步。
如果自己很久没有当煞笔了,说明自己在原地踏步或者退步。
17、认知水平三大定律:
⑴ 成年人是无法被唤醒的,只能被痛醒;
⑵ 意识被痛醒后,谁帮他止痛,他就听谁的。
⑶ 想要教育别人,最重要的是身份和人设,其次才是知识和道理;
也即是:如果想唤醒一个低认知的人,首先你要有超出对方好几倍的综合实力,其次要在他擅长的领域比他强很多,足以让他产生尊重或崇拜,如此才有可能。
18、对于普通人来讲,如果你真想改变命运,必须要有一个最关键的前提:
先让自己充分并真正接纳这个社会的真实性和残酷性。
19、不要去人云亦云的污名化环境和社会,这只会造成潜意识中的无力感,要学会自己去认识社会,要清楚的明白,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则改变环境必为妄念。
20、对朋友和他人的要求低一点,不要用文艺作品或传统伦理的完美形象要求任何人,包括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