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民间习惯地称为“过年”。即每年夏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家家都做饺子等食品,寓意来年幸福。春节的由来,一说源于原始公社的“腊祭”,《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
西晋杜预:“腊,岁终祭众神之名。”这就是说,一年农事完毕,为了报答神灵的恩赐,乃举行庆贺丰收的活动,就是所谓“春节”。二说,“年”是果实丰收,五谷成熟的意思。庆贺“年”的丰收,尧舜时就有此俗。《觳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年”的写法是“天”,是在“禾”下连写两笔,整个字形像憩长根深的黍形,用以表示五谷丰登的意思。由此看来,“年”本是一种植物,是谷类植物的统称。
辞旧迎新佳句集锦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莺啼燕语报新年。
——唐·皇甫冉《春思》
今岁今霄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岁时》
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杨万里《已丑改元开禧·元旦》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春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唐·杜甫《小至》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宋·毛滂《元日》